環保嚴查,鐵藝等工廠關停,北京鐵藝加工廠的前景堪憂
鐵匠13910527341是一個古老的職業。最早的鐵制品產生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小亞細亞的赫梯地區應當是鐵藝的發源地。自人類進入鐵器時代之后,伴隨著鐵制品的生產,以鐵制品加工技能為主的職業就誕生了,人們把打造鐵器的師傅成為鐵匠。他們加工出了各種各樣的鐵制品,如鐵鍋、鐵勺、菜刀、剪子、釘子、刀劍、長矛......這些鐵制品粗糙也好,精細也好,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鐵藝,準確地說,應該叫做鐵器。
環保嚴查,工廠關停!2015愁死一批、2016累垮一批,2017冤死一批!
關于環保嚴查,工廠關停,工人失業,下述文字說出了廣大企業的心聲:
一、強制停產可以,整頓可以,強拆是為何?
長葛一家衛浴廠的生產設備在45秒內被強行拆除,老板娘坐地失聲痛哭。在此之前,長葛已有超過700家企業被關停整頓。
問題尚未解決,期限還未到來,為何強拆設備毀人民生存之根本?即使環保不過關不讓繼續開廠,這些設備也是可以進行售賣回一些血,但你們選擇了進行強拆,是否太不近人情和有“拿雞毛當令箭”之嫌?
二、把主要矛頭指向弱小企業、有失公允
有人以中小企業整治和恢復的費用遠超過其創造的GDP為由,對此類企業全盤否定,認為這樣的企業是經濟發展的“負能量”,是有害的毒瘤,因此就應該取締關停。
這是一種極其無知、無恥、無良的認識。
據國家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4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中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同樣,在全世界,中小企業都是一國經濟的主體力量,是最受重視的群體。近兩年來,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全民創業、萬眾創新”,事實上也是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一種培養。
這些人單從環保的角度片面地思考問題,要知道整治環境的終極目標還是民生與經濟,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要保證關停后失業人員有活路,經濟穩定性不受影響,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再者,中國的污染遠不是小企業的或者說是哪一類企業的問題,應該綜合各方面的因素。
也有人認為,環保治理是中國的千秋大業,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總會犧牲一些企業以及個人的利益。這里面的“一些企業”自然是指中小民企,“個人利益”自然是指無數靠中小企業養家糊口的底層民眾。這種言論是毫無人性、居心叵測的道德綁架,說出這種話的人是絕對不需要犧牲的。這種言論下的做法就是中國犧牲環境換來了經濟發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最后讓底層百姓來買單,這極不人道,本質上是掠奪。目前中國完全有能力在做好環保的同時不犧牲任何個體的利益。
三、地方懶政、不作為,把事情辦得烏煙瘴氣
許多中小企業態度也很明確,認同環保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也愿意積極配合政府環保部門去整改。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知道怎么改,怎么做才算達標,不知道哪種設備合格,政府部門也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導方案,說關停立馬關停,完全不給喘息的機會。在實際的環保整治行動中,一些地方執法人員多有欠妥之處,懶政、不作為現象不在個例。
有文章報道,有一個做家具企業經營了三十多年的老板含著淚對調查者說:“國家治理環境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我們做企業的會全力支持配合。我們也想要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當時我問執法人員是我的設備不合格嗎?還是哪里有問題呢?執法人員答:我說不合格就不合格,能給你找出一百個不合格的理由。”隨后企業被關停。這種回答無異于揮向百姓的屠刀,不由分說地屠殺許多個靠這家小企業生存的家庭,冷酷而無情。
有的企業已經花數十萬整改了,結果中央巡視組一下來,被地方政府執法部門也給關停了,說是不符合產業政策。有的企業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承若可以生產,最后還是被關停,諸如此類,媒體多有報道,不勝枚舉。
有企業主哀號:我們真的害怕“三光”政策:光罰款、光捉人、光貼封條!我們內心是想整改的,但是不知規范細節,沒人引導,最主要的是沒有機會改了。
四、唯上不唯下,一刀切問題嚴重
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執法人員被中央環保部約談之后,為了自保不敢講真話、實話,不能從實際出發,擔心責任追究而走向極端塞責,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按照上級要求"一刀切":工廠貼封條、斷電,也不管企業規范不規范,先關停再說。一張張草率的封條關掉了多少企業、多少下崗工人、多少家庭。不知道這種做法是中央讓你這么做的,還是做給中央看的。難道這就是執行了黨的環保政策了嗎?這嚴重悖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有民企老板哀嘆:環保嚴查,本是應該,但運動式、一刀切式的環保風暴已經漸漸變味,一場聲勢浩大的“保衛藍天行動”變成了無數民企的哀號。
今年4月份,新華社發表《環保管控不能"一刀切"》的文章,對環保督查“一刀切”提出質疑。文章指出,某省級工業主管部門日前調研發現,一些地方執行環保管控措施,不論企業是否環保達標,一律實行錯峰停產,有的達標企業因此被關停4個月。
該文章認為:以產業劃線、以區域設界,實行環保管控“一刀切”,是最簡單、最省事的辦法,但需要進一步完善。好的環保管控措施,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風向標。要通過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標準,引導推動企業淘汰落后工藝和產能,實現清潔生產、達標排放。對環保達標企業,給予大力支持,促其健康發展,搶占市場先機;對環保不達標企業,要堅決予以整治,促其改造升級,否則予以關停。如果不加區別地執行同等管控措施,則難以起到優勝劣汰的作用。
環保問題絕不會一抓一關就靈,認識到發展的問題只能依靠繼續發展來解決,而不是選擇關門不發展。這才是正確的發展觀、督查觀。反之,如果一味提防著如何不因環保追責,而做一些看起來轟轟烈烈卻又稀里糊涂違背生存發展的工作,環保問題就可能會"摁住葫蘆浮起瓢",這種做法嚴重傷害民心。
五、歷史遺留問題嚴重、積重難返
近期有記者在采訪邢臺市環保局局長司國亮時,司局長稱:“這次全年“轟炸式”督查事出有因。2013年,環保部受國務院委托,與全國31個省級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若達不到“大氣國十條”要求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各省將面臨問責。“大氣國十條”走到第一階段最后一年,考核迫在眉睫,但達標差距不小。”
對此,有化工行業同仁表示,4年前的計劃,集中在最后一年執行,這不和孩子們假期最后幾天才開始寫作業是一樣的嘛?簡直兒戲。
就算經濟發展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那也不能放縱、放任。大多數時候“犧牲環境論”只是有些地方懶政、不作為的辯詞。高層本來很早就規劃的事情,后來監管不力沒執行,最后緊急搶救,時間不夠只能簡單粗暴,這種情況下能干出什么好事。
六、單方面整頓,不系統、不治本
解決企業環保問題不能只用關停取締的辦法,這是一種簡單、粗暴的冷暴執法;關停后,污染的問題沒了,但民眾的生存問題來了,按下葫蘆浮起瓢,并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問題。說到底還是體質問題,政府沒有統籌性地考慮問題,各部門只干自己的事、只執行自己的法,導致環保部做了前期的查處工作,卻沒人做善后工作。這就導致環保工作很難做,有人調侃,環保部并不傻逼,只是處在傻逼的尷尬位置上。確實,環保部現在所干的就是為政府一味追求GDP而留下的爛攤子擦屁股,還不受待見,這都是體制造成的。
七、環保政策朝令夕改,不連貫、沒體系
有紡織人表示:政策要有連續性才行,今天一個政策,等你投資整改了;明天又一個政策,上次的整改又不行了!一個部門一個樣,這讓我們很為難!
一位憋屈的化工企業主說:去年11月份,環保局聲稱燃煤鍋爐必須安裝過濾裝置,確保煙囪冒出來的是白色煙霧,而且要先交5萬元罰款,再辦理環評報告。當我們緊張地在一個月內花費20多萬元辦理了環境評估和燃煤鍋爐的改裝,環保部門說法卻變了,稱要限量生產。
到今年2月份,國家召開大會,要求全部工業用電企業必須停產,有任何證件和報告也不行,一經查處拘留罰款,只好忍著。大會過后大家連夜趕工,因為耽誤的時間太長了。然而就在4月1日以后,人們徹底絕望了,國家成立雄安新區,周邊所有小亂污的企業全部拆除(不管你有沒有報告),居民必須全部更換天然氣爐子。
時隔5個月,國家政策發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老百姓毫不知情只能被動接受。
八、善后工作不到位引發倒閉、失業潮,后果堪憂
環保風暴以來,在各地去產能和環保整改“捷報”頻傳的同時,大批實體企業限產、關停!由此引發的失業潮正在逐漸席卷每個城市!
環保整改,取締“小散亂污”,淘汰落后產能,大批工人將面臨失業;工礦業不景氣,又遇物價不斷上漲,人工成本高,可以生產的中小民營企業養人難,市場多變,很多有單不敢接,致使再就業難上加難。
一個企業的老板突然去向不明,這種事件在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新聞。
企業老板跑路,不僅僅是為了逃避對職工的責任,更可能是他的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債務難以歸還,老板要以跑路來逃債,這種行為不僅顯得缺乏誠信,而且可能涉嫌犯罪。但盡管如此,一個老板拋下自己多年辛苦創下的產業,其內心的痛楚,可想而知。但是這最終會導致一連串不良的連鎖反應停產、關門、跑路、失業……….
希望相關部門不要袖手旁觀,給予一定的再就業培訓資金補助,或者對于那些面臨失業和已經失業的人員,由政府和大企業合作,根據勞務市場需求預測及職工再就業意向,抓好、抓實各類技能培訓。給失業的工人增加現就業所必須的勇氣和信心,這也是對工人權益實實在在的保護以及人文關懷。就業是老百姓最大的民生,當就業成為問題,社會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后果不堪設想!
九、眾多問題顯現,卻不改善,反而加重壓力
前幾條是從去年到今年所凸顯出的問題,微LINK化工早就預言:今年40%的企業活不到2018然而現實更殘忍,60%的企業可能夭折在2017,但面對日益凸顯的問題,環保部卻選擇了加大壓力、加重處罰力度:
各省市環保督查時間安排
京津冀地區:
督查時間:第四批督查從7月14日開始,今年每個城市要督查25輪次。督查范圍:“2+26”城市具體為北京、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保定、廊坊、滄州、衡水、邯鄲、邢臺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聊城、德州、濱州、濟寧、菏澤市,河南省鄭州、新鄉、鶴壁、安陽、焦作、濮陽、開封市。督查內容: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查。
廣東省:
督查時間:2017年6月-2018年2月,為期9個月。
督查范圍: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江門、肇慶、清遠、云浮9市。
督查力度:全省調動約2000名環境執法人員,對9市開展為期9個月、18輪次的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專項督查。
督查內容:包括各地落實省“氣十條”、“水十條”、大氣強化措施工作進展情況,“散亂污”、“十小”企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的取締情況,重點信訪案件處理情況,重點行業污染整治情況,重點流域污染整治情況,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情況,以及交辦的其他督查任務。
山東省:
督查時間:2017年6月28日-2018年3月31日,為期9個月。
督查范圍:7個傳輸通道城市,即: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
督查內容:一是重點行業企業環保設施運行及達標排放情況。二是“小散亂污”企業排查、取締情況。
江蘇省:
督查時間:7月7日-8月5日
督查范圍:徐州、南通和揚州市
督查內容:重點了解市級黨委和政府環境保護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環境保護重點任務推進情況、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情況、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推進情況、突出環境問題及處理情況和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情況等內容,重點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保不作為、亂作為的情況,重點督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和“263”專項行動進展情況。
四川省:
督查時間:2017年5月-2018年2月(2017年11月-2018年2月為重點督查時間),為期10個月。
督查范圍:以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8市為重點。
督查內容: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查。
結語:
我不知道在日益嚴苛的環保督查下,我們的企業該如何挨過去,但我知道,環保會讓空氣清新、霧霾退散、花開滿地......這篇文章,也許會被和諧刪除,但沒有關系,小編認為在一件事情發展到近極端的時候是應該有人站出來吼兩句的,如果都沒人敢站出來,那才是國家的悲哀、人民的悲哀!